新闻动态

邵雍《无妄吟》“口无妄言”不是沉默寡言,是说话前先过心:是否伤了人?是否失了真?是否有必要!

发布日期:2025-10-08 21:22    点击次数:134

图片

图片

别再自欺欺人了!你刷着无意义的信息、说着不经脑的闲话、揣着莫名的焦虑,却不知道邵雍在《无妄吟》里早划了红线——“妄”字缠身,活得再热闹也是场空!

原文《无妄吟》邵雍

耳无妄听,目无妄顾。

口无妄言,心无妄虑。

四者不妄,圣贤之具。

予何人哉,敢不希慕。

原文释义:耳朵不随意听,眼睛不随意看,嘴巴不随意说,心里不随意思虑。

做到这四点,便具备了圣贤的资质。我是什么人呢,怎敢不向往追慕。

图片

一、“耳无妄听,目无妄顾”:你沉迷的喧嚣,恰是吞噬心智的泥潭。

总有人把“见多识广”等同于“来者不拒”:刷八卦到深夜,听谣言当谈资,看猎奇视频消磨时光。

可耳朵装了太多杂音,就听不清内心的声音;眼睛贪看太多乱象,就辨不出真假的边界。

就像房间堆满杂物会让人窒息,心智塞满“妄听妄顾”的碎片,也会变得浑浊迟钝。

所谓“无妄”,从不是闭目塞听,是给感官设道过滤网:对煽动情绪的言论多一分警惕,对无关紧要的热闹少一分好奇,对低俗无聊的信息主动屏蔽。

天地本有清浊,人心该有取舍——你把注意力放在哪里,哪里就会生根发芽。邵雍说“耳无妄听,目无妄顾”,不是要你活得刻板,是告诉你:感官是心灵的窗户,若任由脏东西进来,再明亮的屋子也会蒙尘。

图片

二、“口无妄言,心无妄虑”:你放纵的言语,正在雕刻丑陋的自己。

多少人把“口无遮拦”当“真性情”,把“胡思乱想”当“多愁善感”:背后议论他人是非,转头就忘的承诺随口说,为没发生的事焦虑失眠,对已过去的事耿耿于怀。

这些“妄言妄虑”看似无伤大雅,却在悄悄重塑你的模样——说多了刻薄话,眼神会带戾气;想多了烦心事,眉宇会染愁绪。

“口无妄言”不是沉默寡言,是说话前先过心:是否伤了人?是否失了真?是否有必要?“

心无妄虑”不是心如槁木,是让念头有归途:过去的事该放下就放下,未来的事该等待就等待。

就像江河有岸才不会泛滥,念头有界才不会成灾。

邵雍把这两点与“耳目”并提,是看透了:言语是心的镜子,思虑是行的伏笔——你嘴上的每句话、心里的每个念,都在书写自己的人生剧本。

图片

三、“四者不妄,圣贤之具”:你轻视的“小事”,恰是通往清明的阶梯。

总有人觉得“圣贤太远”,把“无妄”当成遥不可及的高标准。

可细想就会发现,圣贤从不是天生的完人,是在“耳、目、口、心”的点滴克制里慢慢淬炼而成:听该听的,看该看的,说该说的,想该想的——这些看似琐碎的“不妄”,恰恰是搭建人生大厦的基石。

这“四者不妄”,藏着最朴素的生存智慧:耳朵守住了,就少了是非的源头;眼睛守住了,就少了欲望的牵引;嘴巴守住了,就少了祸端的出口;心里守住了,就少了焦虑的根苗。

就像四季守时才能风调雨顺,人守住“无妄”才能活得清明。

那些活得通透的人,从不是没受过诱惑,是懂得在关键时刻“踩刹车”;不是没有杂念,是能及时把跑偏的念头“拉回来”。

图片

四、“予何人哉,敢不希慕”:你怠慢的“修行”,恰是对生命的辜负。

邵雍这句自谦,藏着最恳切的提醒:圣贤从不是用来仰望的,是用来效仿的;“无妄”也不是用来供奉的,是用来践行的。

你不必苛求完美,但可以试着每天改一点:少刷一条无关的信息,是“耳无妄听”;

不说一句伤人的闲话,是“口无妄言”;把焦虑的时间用来做事,是“心无妄虑”——这些微小的“不妄”,会像滴水穿石般改变生活。

毕竟,生命的质量从不在热闹的表象里,在内心的清明中;人生的高度也不在他人的评价里,在自我的掌控中。

被“妄念”牵着走的人,就像被风吹动的落叶,看似自由,实则身不由己;

守住“无妄”的人,才像扎根大地的树,看似沉静,实则拥有掌控自己的力量。

邵雍的《无妄吟》哪是讲“圣贤之道”?

是教你做自己的主人:别让耳朵被噪音绑架,别让眼睛被乱象迷惑,别让嘴巴替心惹祸,别让思虑把日子搅乱。

这世上最珍贵的自由,从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,是不想做什么就能不做什么。

国学伟大,渡有缘人。

我是夏诗古韵,专注于国学龙脉振兴,国学思维传播,分享人情世故,解历史忧愁等干货知识,欢迎关注小夏

若喜欢记得点赞加关注哦,谢谢了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